中国背景墙网 - 背景墙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品牌动态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品牌动态 > 揭秘“世界上最长的城墙护城河”
6.biz | 商业搜索

揭秘“世界上最长的城墙护城河”

信息来源:beijingqiang.com.cn   时间: 2023-02-11  浏览次数:16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邢虹 王峰

高大坚固的城墙、宽阔通达的护城河,古时共同组成了保护城市安全的军事防线,如今则以“城河一体”的城市格局,成为南京重要的城市特征。在形成“世界上最长的城墙护城河”过程中,南京是如何凭借“滨江依淮”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水源条件,不断开凿和完善这个格局的?又是如何推动形成六朝、南唐和明初南京古代城市发展史上的三个高峰的?近日由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组织编写的《南京城墙护城河体系研究》给出了答案。

周长达31159米

南京拥有世界上最长的城墙护城河

中国古代城墙的修建中,“城墙”与“城河”一直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学术研究部主任、南京城墙研究会秘书长周源博士介绍,坚固的城墙与宽深的护城河,不但共同组成了保护城市安全的军事防线,同时也划定了城市的边界,使之成为一个区域的政治、经济、交通和文化中心。

南京城墙遗产涵盖宫城、皇城、京城和外郭四重城垣,护城河作为南京城墙的重要组成部分,则被写入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编制的《中国明清城墙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文本·南京部分》。文中指出,南京城墙的遗产构成主要包括“城墙城身系统、城墙城门系统、围护城墙的护城河系统”三大部分。

南京城墙的护城水系周长达31159米,最宽处1743米(玄武湖),深2—4米,是“世界上最长的城墙护城河”,包括利用自然水体改造而成的城东北的玄武湖、城北的金川河和城西的秦淮河。整修五代十国时期杨吴城壕南边的一段作为城南的护城河;开凿新城壕,如城东自中山门向南,转至东水关外与秦淮河相连的部分,以及城北自玄武湖始,向西沿城墙转至定淮门的城壕。三部分护城河不但连成一体,且与长江、秦淮河及金川河相互沟通。

经不断开凿完善

成就南京古代城市发展三个高峰

作为“世界上最长的城墙护城河”,南京城墙的护城水系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充分利用南京地域“滨江依淮”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水源条件,经不断开凿、完善而成,并推动形成了南京古代城市发展史上的三个高峰。

六朝时期,孙吴政权在秦淮河入江口的清凉山上砌筑石头城,作为驻兵屯粮的军事重地。为了能更好地御敌和防洪,又在石头城至秦淮河下游两岸“夹淮立栅”,即“栅塘”或“秦淮栅”。

五代十国时期的杨吴与南唐政权,重视金陵城中的水路交通建设,金陵水道被大规模改造,形成了著名的“杨吴城壕”,“阔二十五丈,周四十五里”,环绕金陵城,基本奠定了今南京城区的水系布局。

明初京城(今南京老城区)是中国古代都城建造史上的经典之作,而“明代南京城基本奠定了现今南京城的格局”。其时,宫城、皇城、京城、外郭四重城垣外,均建有护城河。朱元璋对应天府城及其周围进行了空前的整修,不但充分利用金陵“山水形胜”的自然优势,将城墙与自然山水巧妙结合,而且在营建宫城、皇城时,使城池、宫阙、官署、街市、水道等得到了科学合理的布局。南京城墙护城河蜿蜒曲折,形态近于自然,充分说明当时城墙设计者考虑到人工构筑的城墙要与南京山水完美结合。

还原故道走向

六朝时青溪地位仅次于秦淮河

南京“拥江达海”,且丘陵环绕,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对南京都城形制产生了深远影响,而护城河在都城形制中也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周源介绍,比如在六朝时期,今天的外秦淮河仍是长江水道的一部分,长江还能直激石头山麓;当时的莫愁湖也还在江流之中,尚未形成湖泊;此时不仅石头山可以起到扼守长江、控制秦淮的作用,山下的石头津,还是一个天然的优良港口。而六朝建康都城,就是因溪、渎为护城河而建。其东、西、南三条边界均依河而建,东面是青溪,西面是运渎,北面是潮沟,南面则是今内秦淮河中段。

其时,青溪地位仅次于秦淮河,是建康城东的重要军事屏障之一。包括朱?脑谀诘暮芏嘌д撸?荚?郧嘞?实雷龉??叛芯浚?醒д哂媒衲暇┑赝忌系牡孛?霰昙牵?乖?隽饲嘞?实赖拇笾伦呦颍呵嘞?实朗导史⒃从谛?浜??辖堑闹藜矢??┕?裉?矫磐猓?芈云?髂系姆较蚰舷拢?恢钡酱锵煮们疟保?宋?嘞?倍危?庖欢蔚哪习氩恳偶T诔嵌?傻澜ㄔ熘?盎褂斜4妗G嘞?隗们疟毕蛭魍湔垡欢危?缓蟠佣??酪幌呗韵蚨???舷拢?傺匚髂戏较蚰舷拢?┕?そ?贰⒅猩蕉?罚?酉掷?孟铩⑿孪铩⒋笱畲濉⑾噶?镆幌吡鞴??蛭髂瞎?裉?侥下罚?酱锼南笄盼鳎?舛挝?嘞?卸危?宕???逼谘钗庵?鞫冀鹆瓿嵌??湮?氤侵校?鸾ボХ稀4铀南笄乓韵拢?嘞?胀浔级?戏较颍???缶??梁徒帜希?诨辞迩糯θ肭鼗矗?宋?嘞?隙危?彩枪徘嘞?4嬷两褡畛さ囊欢魏拥馈?/p>

围合秦淮河南北

南唐江宁城渐现“十里秦淮”

虽然六朝时期的秦淮河已很繁荣,但毕竟不在城中,到了五代十国南唐建都江宁(今南京),秦淮河附近才开始成为闹市通衢。这得益于南唐江宁城对六朝建康城原址的放弃,选择直接在秦淮河两岸富庶的居民区建城,这就将居民直接保护在城墙(郭)与护城河之内,从而形成南京古代城市发展史上的又一高峰。

南唐都城江宁城(遗址位于今南京老城区南部),西到清凉山石头城南,东到白下桥即今大中桥,北到玄武桥即今北门桥,南接长干里,过南门即今中华门。这意味着,南唐都城的南城墙,从六朝时期在秦淮河之北拓展到秦淮河之南,即秦淮河这一自然河流被围合到城内。这就为后来繁盛的“十里秦淮”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南京城墙护城河体系研究》指出,南唐都城西面利用长江夹江,南面利用秦淮河,东面连接青溪,北面则沿用六朝都城的北堑。内秦淮穿城而过,从上、下两座水城门出城。同时,南唐都城与原六朝都城水系连通,又连接金川河、秦淮河两大流域。南唐江宁城对水系的整理,奠定了后世南京城水网的基础,对当时维持城市卫生和防洪排涝有着重要作用。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背景墙网证实,仅供您参考